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 健康宣教

端午习俗中的养生玄机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6-17 点击数: 40016
分享至: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挂菖蒲、赛龙舟、饮雄黄,让这个节日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怀。这些习俗,从中医角度来看,暗藏了不少养生玄机。我院中医科医师和您一起分享一二。

 

吃粽子

无论南北方,端午节被大众广为继承的习俗一定是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时节,气候特点是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

首先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中医认为,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能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作为辅料的红豆、绿豆、莲子等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大枣更是药食同源的宝贝,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能。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佩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

我院中医科自制了两款香囊:

驱蚊避暑香囊:

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暑湿难耐,蚊虫较多,我院中医科自制的驱蚊避暑香囊,由艾叶、丁香、藿香、薄荷、陈皮、紫苏、金银花等中药打磨成粉置于香囊内,随身佩戴,具有芬香避浊、驱蚊防虫、利湿避暑、凉血止痒的功效。

防疫防病香囊:

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置于精美香囊中,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背包上,起到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悬挂艾草呢?端午时节,采集艾叶、菖蒲挂在门楣和窗户上的习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其实,艾叶与健康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艾草早在我国古代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特殊气味,驱虫的效果很好,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同时,端午过后也是艾条保健养生的最好时机,通过艾灸、铺姜灸、雷火灸,可令人体的经络通畅,补充气血,驱逐寒湿,平衡阴阳,调和脏腑,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艾灸的推荐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脾俞、肺俞、大椎等,根据各人体质及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效果更佳。

 

饮雄黄酒

端午时节前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所以容易毒气上升,疫病萌发。这个时候,用雄黄杀虫解毒最为适宜,可以杀虫、祛毒、解痒。但对小孩来说,雄黄酒太烈,所以有些地区会有大人用雄黄在孩子的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点一点,或者画一个“王”字的,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同时用以辟邪祈福。

 

红豆粥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和饮雄黄酒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粥里配些茯苓、陈皮、薏苡仁、山药、芡实等,更具健脾养胃、除湿消肿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润滑,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中医科咨询及预约电话:

谢医师:2600129

钟医师:2600115

覃医师:260012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地址:柳州市中山东路4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25号

服务热线:
    导诊:0772-2820330
    体检科:0772-2864273

(工作日 上午 8:00-12:00 下午14:45-17:45)

投诉电话:

    医务科:0772-2800374

    总值班:0772-2825195

健康宣教

端午习俗中的养生玄机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6-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挂菖蒲、赛龙舟、饮雄黄,让这个节日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怀。这些习俗,从中医角度来看,暗藏了不少养生玄机。我院中医科医师和您一起分享一二。

 

吃粽子

无论南北方,端午节被大众广为继承的习俗一定是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时节,气候特点是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

首先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中医认为,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能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作为辅料的红豆、绿豆、莲子等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大枣更是药食同源的宝贝,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能。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佩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

我院中医科自制了两款香囊:

驱蚊避暑香囊:

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暑湿难耐,蚊虫较多,我院中医科自制的驱蚊避暑香囊,由艾叶、丁香、藿香、薄荷、陈皮、紫苏、金银花等中药打磨成粉置于香囊内,随身佩戴,具有芬香避浊、驱蚊防虫、利湿避暑、凉血止痒的功效。

防疫防病香囊:

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置于精美香囊中,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背包上,起到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悬挂艾草呢?端午时节,采集艾叶、菖蒲挂在门楣和窗户上的习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其实,艾叶与健康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艾草早在我国古代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特殊气味,驱虫的效果很好,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同时,端午过后也是艾条保健养生的最好时机,通过艾灸、铺姜灸、雷火灸,可令人体的经络通畅,补充气血,驱逐寒湿,平衡阴阳,调和脏腑,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艾灸的推荐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脾俞、肺俞、大椎等,根据各人体质及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效果更佳。

 

饮雄黄酒

端午时节前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所以容易毒气上升,疫病萌发。这个时候,用雄黄杀虫解毒最为适宜,可以杀虫、祛毒、解痒。但对小孩来说,雄黄酒太烈,所以有些地区会有大人用雄黄在孩子的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点一点,或者画一个“王”字的,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同时用以辟邪祈福。

 

红豆粥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和饮雄黄酒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粥里配些茯苓、陈皮、薏苡仁、山药、芡实等,更具健脾养胃、除湿消肿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润滑,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中医科咨询及预约电话:

谢医师:2600129

钟医师:2600115

覃医师:260012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地址:柳州市中山东路4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25号

备案号:桂ICP备15008814号

技术服务: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