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 健康宣教

小暑至 养心阳 健脾胃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7-14 点击数: 36624
分享至:

 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故名小暑。

代表寓意:气候开始炎热。

气候特点:暑热、潮湿。

 

小暑养生关键

中医认为暑热多挟湿,暑和湿交杂在一起,容易形成暑湿。暑属火,火气通于心;湿气通于脾。在此节气,心脾处于衰弱状态。小暑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阳、健脾胃。

 

养心阳

养心阳,要“缓”

工作时“缓一缓”,注意劳逸结合,以免过度消耗;起床时“缓一缓”,注意活动一下四肢,以免头部血压锐减导致身体受损。

运动时“缓一缓”,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阳气引起血压波动,可以在比较凉爽的时间段选择慢跑、散步、太极等比较和缓的活动,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养心阳,要“静”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情绪波动大会损伤脏腑功能,夏气通于心,夏天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心神激荡,精神涣散,对心脏伤害大,同时心神受损又.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所以夏季养心要注意平心静气,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可以做一些画画、听音乐、看书、冥想等比较静的活动,中午安静地睡会儿午觉也有助于养护心阳。

 

防湿邪

 

小暑虽意味着即将出梅,但是漫长的梅雨季导致的湿气可不是开玩笑的,还是要注意防湿防潮,比如不要长时间坐外面露天的木制椅凳,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干的,经过长时间的雨淋,含有很多水分,太阳一晒,潮气会发散,在上面坐久了,可能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湿邪易困脾胃,要注意健脾祛湿,同时脾胃功能强的话,还有助于运化水湿,可以吃茯苓、薏米、白扁豆等等具有健脾祛湿效果的食物。

 

防暑邪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自制夏季解暑茶

 

小暑虽然还未到天气最热的时候,但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暑热不容小觑。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大量出汗、倦怠无力甚至出现中暑症状,所以要注意防暑邪,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外出要做好防暑工作。

多喝水补充水分,吃一些能够清凉消暑的食品,用荷叶、土茯苓、扁豆、猪苓、绿豆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甚至造成腹泻。

 

莫贪凉

 

炎热的夏天大家总会想要图点凉快,比如冲凉水澡、吃冷饮、冰镇水果等,但是容易损耗身体阳气,对身体健康以及脾胃不利,引发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或者埋下健康隐患,像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食品也建议常温就好,少吃过凉的。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暑热,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用艾灸疗法、贴敷疗法等,以气相应,以味相感,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驱除体内阴寒之气。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当下正是“冬病夏治”好时节。

 

适应症

三伏贴疗法主要针对秋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其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泻、厌食、便秘等;

3)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等;

5)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四肢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6)亚健康病症: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

 

贴敷时间

初伏驱寒711日—720

中伏清养721日—809

末伏化淤810日—819

末伏固本820日—829

 

优惠活动

2021年三伏治疗优惠活动(615日—831日)

1.三伏贴,3次送2

2.督脉灸、雷火灸、火龙罐、温灸罐、开背疗法、气血针、针灸、埋线治疗等,5次送1

(此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所有。)

联系电话:2600129 /2600115

地址: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号楼6楼中医馆

版权所有: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地址:柳州市中山东路4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25号

服务热线:
    导诊:0772-2820330
    体检科:0772-2864273

(工作日 上午 8:00-12:00 下午14:45-17:45)

投诉电话:

    医务科:0772-2800374

    总值班:0772-2825195

健康宣教

小暑至 养心阳 健脾胃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7-14

 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故名小暑。

代表寓意:气候开始炎热。

气候特点:暑热、潮湿。

 

小暑养生关键

中医认为暑热多挟湿,暑和湿交杂在一起,容易形成暑湿。暑属火,火气通于心;湿气通于脾。在此节气,心脾处于衰弱状态。小暑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阳、健脾胃。

 

养心阳

养心阳,要“缓”

工作时“缓一缓”,注意劳逸结合,以免过度消耗;起床时“缓一缓”,注意活动一下四肢,以免头部血压锐减导致身体受损。

运动时“缓一缓”,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阳气引起血压波动,可以在比较凉爽的时间段选择慢跑、散步、太极等比较和缓的活动,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养心阳,要“静”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情绪波动大会损伤脏腑功能,夏气通于心,夏天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心神激荡,精神涣散,对心脏伤害大,同时心神受损又.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所以夏季养心要注意平心静气,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可以做一些画画、听音乐、看书、冥想等比较静的活动,中午安静地睡会儿午觉也有助于养护心阳。

 

防湿邪

 

小暑虽意味着即将出梅,但是漫长的梅雨季导致的湿气可不是开玩笑的,还是要注意防湿防潮,比如不要长时间坐外面露天的木制椅凳,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干的,经过长时间的雨淋,含有很多水分,太阳一晒,潮气会发散,在上面坐久了,可能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湿邪易困脾胃,要注意健脾祛湿,同时脾胃功能强的话,还有助于运化水湿,可以吃茯苓、薏米、白扁豆等等具有健脾祛湿效果的食物。

 

防暑邪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自制夏季解暑茶

 

小暑虽然还未到天气最热的时候,但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暑热不容小觑。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大量出汗、倦怠无力甚至出现中暑症状,所以要注意防暑邪,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外出要做好防暑工作。

多喝水补充水分,吃一些能够清凉消暑的食品,用荷叶、土茯苓、扁豆、猪苓、绿豆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甚至造成腹泻。

 

莫贪凉

 

炎热的夏天大家总会想要图点凉快,比如冲凉水澡、吃冷饮、冰镇水果等,但是容易损耗身体阳气,对身体健康以及脾胃不利,引发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或者埋下健康隐患,像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食品也建议常温就好,少吃过凉的。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暑热,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用艾灸疗法、贴敷疗法等,以气相应,以味相感,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驱除体内阴寒之气。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当下正是“冬病夏治”好时节。

 

适应症

三伏贴疗法主要针对秋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其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泻、厌食、便秘等;

3)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等;

5)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四肢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6)亚健康病症: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

 

贴敷时间

初伏驱寒711日—720

中伏清养721日—809

末伏化淤810日—819

末伏固本820日—829

 

优惠活动

2021年三伏治疗优惠活动(615日—831日)

1.三伏贴,3次送2

2.督脉灸、雷火灸、火龙罐、温灸罐、开背疗法、气血针、针灸、埋线治疗等,5次送1

(此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所有。)

联系电话:2600129 /2600115

地址: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号楼6楼中医馆


版权所有: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地址:柳州市中山东路4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25号

备案号:桂ICP备15008814号

技术服务: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