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调”“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冬病是指天气寒凉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或不适感。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运用外治手段、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驱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最终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大开,此时使用雷火灸疗法,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侯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
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2021年“三伏灸”安排
伏前解毒灸: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灸: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灸:7月31日~8月9日
末伏灸: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固本灸:8月20日~8月29日
我院妇科“三伏灸”特色项目
隔姜任督雷火灸
隔姜任督雷火灸是在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渗透给药知识演变而来的一种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温通任督二脉的外治法。同时借助姜、雷火灸发汗的作用,使阳气四达,体内邪气随汗外泻,从而将深伏于体内寒邪自阴分外达阳分而解。
任督二脉灸治疗是多方面的,汇集了经络、腧穴、药物、雷火灸、发泡等综合作用。督脉灸激发协调身体各经络,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抵御病邪、调整虚实、温阳散寒、破瘀散结、通痹止痛、控制疾病进程等功效;任脉灸可调理三焦疾病,具有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健脾利湿、升清降浊、滋阴生津、理气活血、调经养颜等功效;是单用药物所不能及的,被誉为“灸中之皇”。
适应症
任督二脉灸适合寒性及虚损性疾病。那么,哪些疾病属寒性,哪些属虚损性呢?
按中医体系,疾病分类里比较常见的是虚、实、寒、热。“虚”是身体里有益东西减少,常表现身体疲乏、懒散,打不起精神,没有胃口等。寒是冷的意思,感觉怕冷,穿的总比别人多,或腹部、手脚等部位发凉,用热水袋捂一会儿,感觉会舒服,严重时如从冰里透出来的冰冷感。这些感觉,从西医角度讲叫“亚健康状态”。
妇产科疾病:盆腔炎、宫寒、不孕、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白带异常;产后身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部怕冷等;
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
亚健康状态调理:面色晦暗、疲乏懒散、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等;
其他:男女性功能下降、美容等。
每周施灸1—2次,4次为一个疗程,一年最好做3个疗程,连做3年,效果更佳。全年可灸,特别推荐三伏天、三九天治疗,疗效更显著。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给患者提供适量糖盐水和温开水,治疗后患者多喝温水,需保暖、避风6—8小时,期间避免洗浴,忌生冷辛辣刺激饮食。
服务热线:
导诊:0772-2820330
体检科:0772-2864273
(工作日 上午 8:00-12:00 下午14:45-17:45)
投诉电话:
医务科:0772-2800374
总值班:0772-2825195
三伏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调”“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冬病是指天气寒凉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或不适感。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运用外治手段、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驱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最终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大开,此时使用雷火灸疗法,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侯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
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2021年“三伏灸”安排
伏前解毒灸: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灸: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灸:7月31日~8月9日
末伏灸: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固本灸:8月20日~8月29日
我院妇科“三伏灸”特色项目
隔姜任督雷火灸
隔姜任督雷火灸是在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渗透给药知识演变而来的一种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温通任督二脉的外治法。同时借助姜、雷火灸发汗的作用,使阳气四达,体内邪气随汗外泻,从而将深伏于体内寒邪自阴分外达阳分而解。
任督二脉灸治疗是多方面的,汇集了经络、腧穴、药物、雷火灸、发泡等综合作用。督脉灸激发协调身体各经络,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抵御病邪、调整虚实、温阳散寒、破瘀散结、通痹止痛、控制疾病进程等功效;任脉灸可调理三焦疾病,具有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健脾利湿、升清降浊、滋阴生津、理气活血、调经养颜等功效;是单用药物所不能及的,被誉为“灸中之皇”。
适应症
任督二脉灸适合寒性及虚损性疾病。那么,哪些疾病属寒性,哪些属虚损性呢?
按中医体系,疾病分类里比较常见的是虚、实、寒、热。“虚”是身体里有益东西减少,常表现身体疲乏、懒散,打不起精神,没有胃口等。寒是冷的意思,感觉怕冷,穿的总比别人多,或腹部、手脚等部位发凉,用热水袋捂一会儿,感觉会舒服,严重时如从冰里透出来的冰冷感。这些感觉,从西医角度讲叫“亚健康状态”。
妇产科疾病:盆腔炎、宫寒、不孕、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白带异常;产后身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部怕冷等;
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
亚健康状态调理:面色晦暗、疲乏懒散、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等;
其他:男女性功能下降、美容等。
每周施灸1—2次,4次为一个疗程,一年最好做3个疗程,连做3年,效果更佳。全年可灸,特别推荐三伏天、三九天治疗,疗效更显著。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给患者提供适量糖盐水和温开水,治疗后患者多喝温水,需保暖、避风6—8小时,期间避免洗浴,忌生冷辛辣刺激饮食。